泰州在历史上就是苏中地区的一个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如今已不作为政治中心,但地区性的经济中心的地位是否还存在呢?学术界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时,正好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在寻找研究课题,省社联和省社科院便委托他们就这个问题作一番调查。1984年4月,李振坤副教授和徐正佑讲师完成调查任务,写出《关于以泰州为依托发展三泰地区经济问题的调查报告》,刊登在《江苏社联通讯》1984年第六期上。

调查报告首先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详细的分析,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泰州具有省以下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

第一,高港是里下河地区进出长江的要冲,泰州和扬州同为苏中的水陆交通枢纽,扬州是京杭运河东侧里下河西部通向长江的门户,而泰州则系里下河腹部大部分地区通向长江的门户。泰州作为水运中心,早就在历史上形成为物资的集散中心。建国以来,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以及交通条件的变化和行政区划的几经变动,确实影响了泰州在交通方面的地位,但它仍不失为交通的中心。根据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到泰州将修建一条二级航道的引江河。引江河通航后,则将会加强泰州作为交通中心的地位。

第二,交通是形成经济中心的必要条件,而经济中心,首先应当是商业中心,即商品流通的中心。商品购进和调入的总额以及销售和调出的总额,反映了泰州商品流通的规模和交换的发展程度。而从商品流通的关系以及银行的货币投放量和回笼量的关系来看,泰州市的购买力约有40%是来自外地。由于现有的体制妨碍了商品的自然流向,限制了泰州作为商业中心的作用,因而不能完全反映泰州作为商品中心的客观性质。如果对现有体制按照客观要求进行改革,泰州作为商业中心的作用将更大,而不是更小。

第三,经济中心,必须以工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才会有活力和吸引力,保持其经济中心的地位,泰州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并有一些骨干企业和比较先进的设备,掌握一定的拳头产品和部、省优产品。1982年的城市人均产值,泰州除低于南通外,高于苏北其他所有城市,还高于苏南的镇江。因此,不能低估泰州的工业实力。

第四,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省以下的经济中心同时必须是科技的中心。就泰州同周围地区的比较来看,泰州的技术力量较邻县为强,而且泰州在科学技术和科技信息方面已经成为邻县的中心。泰州随着在智力投资和开发上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在科技方面发挥更大的中心作用。

调查报告的结论是:“泰州作为省以下一定地区的经济中心,是客观存在。但是,在发挥它作为经济中心的作用,以加快苏北经济的发展上,存在着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几十年来,泰州在作为经济中心和发挥经济中心的作用上,一直是处于不自觉的状态。现存的体制则妨碍着它发挥中心城市的应有作用。因此,建立以泰州为中心的经济区和经济区为基础的行政区划,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不容缓”。

后来李振坤教授来信告诉我,他们这次到泰州调查,实际上是省经济研究中心委托的,这篇文章是在向省政府汇报后形成的。当时,张绪武、李寿章两位副省长都参加了汇报会。她在信里写道:“如果说,我们的集体成果有了一些社会效益,那首先是泰州——这个苏中的明星,确实引人注意,她的干部和人民那样的艰苦奋斗,那样的顾全大局。我们只作为省有关部门派出的社会调查队,如实地反映了情况,给省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

1984年6月26日到30日,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社科联联合在盐城市举办了“江苏省加快发展苏北经济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省级机关、11个市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代表,共90人。这次会议,是对苏北发展战略的再探索。与会者各抒己见,提出了各自的战略设想和有关具体建议。我们也以泰州市经济研究中心的名义提交了一篇题为《城乡必须结合经济才能起飞——试论泰州在开发苏北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文章,参加了交流。

在讨论中,与会同志一致强调在加快发展苏北经济中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重要性。会间有一种说法:苏北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一般不如苏南,市带县在苏南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而在苏北却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苏北市管县是“小马拉大车”,搞得不好,只会产生“市刮县”的情况,起不到市带县的效果。针对这种说法,有些同志认为,有必要研究苏北城市的特点,探索强化和发挥苏北中心城市的合理途径。

许多同志着重议论了加强苏北与苏南城市间的经济技术协作问题。他们认为,要进一步打破按行政区划管理经济的框框,坚决按照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组合城镇群体。有些同志提出:行政区域不变,经济区划可以交叉组合或适当调整。可以根据条件,以经济基础较强的县城为中心,组织一些较低层次、较小范围的经济区和经济网络。同时,趁农村发展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机会,通过为专业户提供各种服务和流通渠道等的实际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这样,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以及小城镇之间,分层次地组合,分工协作,加上苏南大城市的助力,“小马力”可以转化为“大马力”。

会上,有人提出设置泰州经济区的专题建议;也有同志提“三、二、三”方案:即南线以通、扬、泰为中心,中间以淮阴、盐城为中心,北线在徐、连之间重点发展一个城市,以便城乡网络的形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