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25、26日,我们去南京先后访问了薛金鳌、朱通华、潘祝平和卜承祖。他们都说解决泰州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省委、省政府认识是统一的,现在已经没有阻力。从几个渠道得到的信息证实:两会结束后,将着手安排解决泰州问题。

孙颔同志曾对卜承祖说,省委、省政府打算在两会后处理,问题还没有解决,要继续努力。薛金鳌同志讲话、办事历来是谨慎的,虽然他也很关心家乡的事,但以前我们找他谈区划调整问题时,他总是说目前没有这种可能。这次可不一样,他告诉我们,常委已议论过,两会后着手解决泰州问题。但是他又说,省里的事太多,这类事不像要解决农产品收购资金等问题那么急,如等省里主动办,还不知要等到哪一天。他给我们出主意,叫我们打个报告,有了由头有关部门就好催办,不然只能“敲边鼓”,进不了决策程序。他说:“现在给了你们省辖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从经济发展考虑要求扩大行政辖区,一点嫌疑都没有,你们回去向书记、市长汇报,不要有顾虑,市里要积极主动一点”。薛金鳌同志甚至连报告怎么写都提出了具体建议,写报告不要涉及历史问题,只讲辖区太小制约经济发展。向北是低洼地区,不宜布置工业;向西紧靠江都重镇——宜陵,向东已与泰县苏陈接壤,没有发展余地,今后唯有向南发展。目前已有一些项目无法安排,举几个例子。报告可以提两个方案,最理想的是港城结合,把理由讲充分;第二方案两步走,先扩两个乡。体制问题不要涉及,泰州也不好提,这个问题省里会考虑。他说:“你们打这样一个报告完全没有问题。什么时候我再给朱书记挂个电话,不要有什么顾虑嘛!”最后他还说:“报告打好了,你们派人送给我,我来做安排”。

我们将上述情况向张厚宝市长作了汇报,张市长说:“问题在于如何操作。打报告的事,可以先准备一个腹稿”。
当时,有些同志认为可以把泰州建设“袖珍式城市”,特别是春兰集团崛起之后,便以为“花盆里也能长出参天大树”,因而他们只盼望能早日实现“省辖省管”。市里主要领导对争取将泰州划为二类市,也比对行政区划的调整要积极得多。

根据中编办[1993]3号和苏编办[1993]22号文件的精神,按1991年市区总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市区面积、建成区面积、市辖区个数、财政预算内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计算的综合指数,达到285—183的为二类市,小于183的为三类市。按照这一标准测算,我市的综合指数只达158.702。即使将城区和郊区视同两个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大到32.87平方公里,这样计算的综合指数仍然达不到二类市的标准。他们说:“你们把行政区划争取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省政府秘书长段绪申的态度很明朗。他说:“凡是能争的都立足于争,你们把能够提出的理由都提出来”。6月15日我们在南京,段秘书长与我们共进晚餐时,有人提到关于要求扩大郊区打报告的事,段秘书长对朱爱群说:“这个问题我们共同来努力,你们在下边也要活动,不要不吭声。我准备到扬州去找李炳才书记,希望他在这个问题上做点好事。泰州问题拖了十多年了,一直没有能解决……要大动目前有困难,给泰州划几个乡是可以办到的”。朱爱群书记说:“区划调整好像成了我们的私事似的!”我们在座的几个同志都感到,秘书长这样关心泰州,为什么不能讲几句感谢的话呢?

这次在南京,我与薛金鳌同志通了电话。他说:“从这次城市分类划分来看,也说明了打报告的迫切性,如果郊区扩大了,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了”。我跟陆镇余同志去省政府办公厅查问筹建海军纪念馆的审批手续时,潘春林副主任也问:“怎么没有看到你们(要求扩大郊区)的报告?”他说,“我已经查了几次,都没有查到。有了报告,我们就好安排办公会议讨论”。

返泰后的6月21日,市委几位领导在西平房会议室碰头,听了我们汇报后,一致意见这个报告要打。朱爱群书记并就如何写这个报告讲了几条意见:1、以城市分类为由头;2、文字要简炼;3、强调扬州市委、市政府对泰州的关心;4、不涉及邻县;5、除了现状的制约,还要讲一讲今后的规划和发展。张厚宝市长的态度也是积极的,他说:“这个报告最好能在省委扩大会议前发出去,这样我们在会议期间还可以活动活动”。但是他又说:“我是从扬州来的,报告发出前最好与李炳才书记先通一通气”。

因为早有思想准备,起草报告没有费太大的功夫。现根据保存的草稿,全文抄录如下:

《关于要求适当扩大辖区的请示》

江苏省人民政府:

最近,根据中编办通知精神进行城市分类试算时,我市主要由于总面积和总人口所限,所得综合指数偏低,不仅只能划为三类市,而且在全省排列于各县市之末。对此,全市上下震动很大,心理上感到难以承受。

我市行政区面积原为539平方公里。后因国务院曾有规定,城市农村人口不得超过总人口的20%,于1964年9月将农村12个公社划归泰县,仅留下一个郊区公社和泰东、泰西两个公社所属的7个生产大队,后来调整为3个小公社。从此,泰州市一直局限在37.9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前后延续了20多年。为缓解辖区过小严重制约泰州城市经济发展的矛盾,在扬州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于1985年、1988年先后划入了泰西、朱庄和泰东3个乡。我市现有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东西最长处16.6公里,南北最宽处11.4公里),总人口26.07万,其中城市人口15.96万。

省政府批准的泰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我市城市性质为“以工业为主的工商业城市”。1992年我市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按增加值计算为3.2:70.3:26.5,按从业劳动者人数计算为16.06:56.05:27.91,第三产业的比重远远超过了第一产业。由于新通扬运河以北地区地势低洼,河沟密布,交通不便,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标定为“不宜建设区”。因此,我市的主要道路、工厂、银行、商店、居民住宅区和其他服务性设施,都集中在南部宽度只有5公里左右的狭长地带。建成区面积已达32.87平方公里(东部已跨过斜桥;西部扩展到九龙桥,再向西1公里许便是即将动工开挖泰州引江河的河址;南部已抵与泰县接壤的边缘,锋陵动力公司的生产基地已经越界建到了泰县寺巷镇境内),发展空间十分局促。

由于辖区太小,市区道路无法合理布局,勉强只能形成一个小内环,规划中的外环路则须借道于泰县的鲍徐、寺巷;我市自来水厂急需扩大供水能力,经多方调查论证,在境内至今未能找到可用的水源;有一些较大的项目,如外商来泰洽谈投资办发电厂、化工厂等,也因我市空间太小无法安排而告吹。

我市虽有不少人均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但总量毕竟有限。人均指标在一定意义上只是反映了水平,并不能形成真正的实力。经济总量与辖区大小成正比,而泰州市的辖区、经济总量与城市功能很不匹配。泰州不是名义上的中心城市,但它在一定区域内一直发挥着中心城市的作用,它的辐射半径已达100公里左右,远远超出了本市的范围。如:城市的购买力有40%以上是来自在周围县市;各大医院诊治的病员有60%左右来自周围县市;火葬场每年火化的尸体则有70%来自周围县市。另据公安部门统计,目前外地在我市从事工业生产、建筑安装和第三产业的常住人口,正式登记注册的就达6.41万人,相当于城市户籍人口数的40%。很小的辖区,有限的财力,却要承担中心城市的功能,仅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近几年来,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传达贯彻以后,不仅工业生产发展迅猛,而且商品流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市场更为繁荣。199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43.86亿元,比上年增长58.6%;利税3.1亿元,比上年增长97%,产品销售率达96.4%,已形成16个企业集团和联合体,其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79%。今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可望实现70亿元,亿元产值以上的企业可达16家,“三资”企业可达100家,商品集散的规模将超过50亿元。*p;B!b/i%a:j“春兰”已经从一个专业生产空调器的厂家,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除继续优化空调系列产品外,正在着手开发摩托车、集成电路、家用电器等产品,并向金融、商贸等领域拓展。预计到“八五”期末,春兰集团的产值将超过60亿元;全市工业在向规模经济发展方面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集团至少达5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可达100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行政区划作必要的调整已显得越来越迫切。

泰州是江苏省沿江经济带的重点开发城市之一,与开放港口高港相距仅23公里,泰州城市照理应逐步向南发展。在开始筹建开发区时,省人大经济工作委员会调查组和省开放办都曾建议我们在城南开辟开发区,以便与重点发展沿江经济带的全省总体战备接轨。可是在我市现有辖区内,城南实在无法找到可供建设开发的地盘。为了抓住机遇发展现有的大好形势,才不得不挤占部分原规划的文化、娱乐用地,有选择地向东摆布工厂。对于我市目前这样的处境,扬州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同志也都表示十分同情。

为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特作如上陈述,恳求省政府尽早决策,对我市行政区划作必要的调整。根据我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江苏省国土规划综合报告》中有关沿江城市发展的设想,从实际出发,建议适当扩大我市郊区,将辖区扩大到500平方公里左右,总人口50万左右。

以上请示当否,请示复。


6月23日,我将拟好的报告稿送市委,原想请朱书记先看一看,不符合领导意图的地方还可以再作一些修改,然后再送张市长。报告稿在办公室副主任王佩兰处搁了三天,朱书记未看,让先送给张市长审阅。我只得遵命将文稿送给张市长。后来不知是何缘故,这个报告没有能发出。我将这一情况告诉薛金鳌同志,他说,现在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我们也无可奈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