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代会和政协委员会是反映民意的两个重要渠道。1992年,全国人大代表、副市长裴靠恩去北京出席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我给她准备了一份《关于完善江苏省市带县体制及调整行政区划的建议》,文中明确地提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实行扬、泰分治,并本着港城一体化的原则,适当扩大泰州市的辖区范围”。会议期间,裴靠恩从山东代表团找到了支持者秦云,最后她们联名提交了这份建议。7月8日,省政府办公厅给她们的答复是这样写的:“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后,在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你们所提建议很重要,省政府已责成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按照促进经济建设、方便行政管理的原则,提出进一步完善市管县体制的意见。有关泰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和相应问题,也已请省有关部门作专题研究。”这是我所知道的第一次在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提出有关泰州问题的情况。

1992年,陆荫、郁冠、丁伯仁、潘祝平、叶春生、孙鹰、董晓敏、吴慈生、卞春及和汪洋在省政协会议上,也提出了“泰州改为省辖市,泰州、泰县、泰兴、兴化、靖江5个市县建立一个经济区和行政区”的提案。他们在提案中最后是这么写的:“泰州的行政体制和行政区划问题,已经引起上下左右各方关注。近10年来先后有省级有关单位,南京、上海的大专院校,中央国家机关的有关单位,到泰州作过调查研究。凡是到泰州作过调查研究的单位和专家学者,都一致认为,将泰州市改为省辖市,将泰州地区几个市县建立一个经济区和行政区,非常必要。去年9月省政协经济委员会邀请戴为然等老同志和省政协委员座谈时,也一致认为解决泰州行政体制和行政区划问题势在必行。本着中央领导同志近期谈话中有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精神,对这一问题宜及早解决。”

1993年3月中旬,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为了解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问题,组织潘祝平、赵骥、吴伯修、丁伯仁、杨玉、鲍惠康等委员来扬、泰两市视察。在省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该视察组以这次的《视察报告》作为发言材料提交给大会。《视察报告》的“问题与建议”部分写有这么一段“泰州市的行政区划不合理,不仅影响泰州市本身的发展,而且也阻碍了泰州附近地区乃至里下河地区的经济发展。泰州市自古以来就是里下河地区和沿江地带地区的中心城市,对该地区的发展起极为重要的辐射作用,但现在的状况是,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分离,城港(高港)分离,城乡分离,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泰州市自身所辖的区域太小,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如建开发区本应放在城南(离高港仅23公里),但出城向南100米就是泰县,因而只好违心地放在城东;又如,有不少外商来泰州洽谈建电厂,也由于空间太小,没有建大电厂的条件而告吹。建议省委省政府从泰州市周围地区和泰州市本身的经济发展出发,重新考虑调整该地域的行政区划。”因为这份材料发给所有出席会议的委员,所以影响是比较大的。孙颔主席曾问潘祝平:“你们怎么搞了个材料在大会上发了?!”潘老说:“这次主要是视察经济发展,泰州区划问题只是提了一下,不是专门写这个问题。我们感到写得还不够。”
1994年,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汪洋等7位代表提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改变泰州、高港现状,促进苏中经济“起飞”的建议》,其主要内容为:

1、泰州市幅员虽小,但工业比较发达,现已成为苏中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极”。……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后,当可恢复泰州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

2、泰州位于通、扬二市之间,地缘居苏中之中,南与隔江的苏、锡、常直接毗邻,北则贯通里下河地区,乃至沿海的东台、大丰。因此,泰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有战略地位,突破一点,可推动全盘。

3、高港自清末以来即是苏中甚至整个苏北客货运的出江口或转运地,历史上曾高度繁荣。如合理调整行政区划,仍以泰州为其依托城市,当可港城结合,货畅其流。

4、扬州市现管辖十个县(市),以其经济实力,颇似“小马拉大车”,难于适应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建议:

①扩大泰州郊区,升格为省辖市(或称地级市)。按照经济发展、人文相连,可辖泰县、泰兴、兴化、靖江四县(市)。……行政区划如采纳建议调整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当会促使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苏中经济就能进一步搞活,在原有基础上“起飞”。

②为了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良港和苏中的出江门户高港,使其现有的设施得以充分使用,使其固有的能量得以挥发释放,使其原有的吞吐能力不因货源或其他人为因素而每况愈下,促请在江苏境内的长江北岸似可不必重复建设新港,这于国、于民、于经济发展都是有利的。因为,任何港口的发展,均是以有无腹地、有无货源为前提的。关键是要调整好适宜港口发展的行政区划和理顺有关行政关系。按经济地理思考,高港距泰州只有23公里(与张家港的港城距离差不多),高港和泰州北面的腹地都是里下河地区。因此,高港与泰州港城结合、互为依托,必能促进长江北岸的更大开发,必能促进苏中地区经济的“起飞”。

对于这份建议,只见到交通部4月29日给建议人的答复:“我部十分重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港口建设,为搞好该地区港口建设的宏观调控,避免重复建设,国家计委与我部已联合发文通知有关部门、省、市开展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的研究工作,预计1994年年中将完成最终报告。你们的建议有助于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部将在研究工作中予以充分考虑”。此外,答复函中还提及:“为配合江苏省人民政府提出的‘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解决高港港没有杂货泊位、不能适应苏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我部已批准高港杨湾港区一期工程立项,拟建设15000吨海轮泊位1个、100吨级内河泊位4个,目前正在按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深入开展前期工作。它的建成将为苏北里下河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但关于行政区划的调整,没有见到有关部门的答复。

1995年,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呼声更为强烈,在省政协七届三次会议期间,汪洋委员和朱通华、杭长涌分别提出了第5010号和第5012号提案。5月20日,省民政厅给提案人分别作了答复。朱通华和杭长涌对答复不满意,提出了意见。7月15日民政厅作了再答复:“你们对于我厅5月20日的答复不够满意,我们予以理解”。“行政区划调整问题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多年来,人大、政协的同志十分关注,这是很可喜的。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1991年我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曾就全省行政区划所存在的问题一事,分别向省委、省政府写出《关于我省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汇报》。近几年我厅又就上述问题多次作过口头汇报。省委、省政府对区划的调整设置很重视,我们将以你们的提案为驱动力,扎实有效地做好有关调查、论证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以尽快解决目前行政区划设置上实际存在的问题”。从中不难看出,他们也是有苦衷的,因为民政厅毕竟不是决策部门,要他们作出明确的答复,也真是勉为其难了。

在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王菁、刘统关、李自慧、洪宗礼、石林、董木森、王一美、范锡林、葛玉明也提出了《关于扩大泰州市郊区的议案》:1、请省政府将泰州扩大郊区一案列入省政府1995年议事日程;2、尽快作出决定,划出10个左右的乡镇,归属泰州市。经大会主席团决定,此议案作为建议办理,并请民政厅会扬州市政府研处。5月3日,扬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首翔批示:“请泰州市府办理”。并要泰州市政府在5月10日前“将会办意见直接报省民政厅”。经与省厅联系,厅里的同志也感到可笑。这样的问题泰州市怎么能处理呢!最后还是由民政厅给代表们作了答复。

这几年,各级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关于泰州行政区划的提案和建议,可能还不止上述这一些,尽管每一次答复都未能有圆满的处理意见,但却起到了舆论的作用,让领导同志不时地听到这方面的呼声,这对最后决策也是一种推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2

主题

1825

帖子

22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33
发表于 2019-11-19 10: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2#
扬泰地区区划调整,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